作为公共事业的战争
转自 14.08.31
深圳晶报 文:青柠
《邻镇战争》
(日)三崎亚记
著
林青华
译
上海译文出版社
2014年6月版
“与邻镇的战争开始了。”这是三崎亚记的小说《邻镇的战争》劈头第一句,为一头雾水的读者带来莫名的震撼。接下来,作者以一个住在舞坂镇的都市上班族北原
修路的口吻,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无端端地卷进这场与邻镇的战争:最初他偶然从每月发行两期的《舞坂报》里读到“战争开始”的豆腐块消息,随后又读到“战死
人数”的统计,跟着莫名其妙地成为“战争期间的侦察员”,尔后又被要求搬到邻镇侦察,和战争推进室的女职员香西假结婚,以夫妻身份在邻镇活动。
看似离主人公的生活颇远的荒谬的战争,不知不觉地以其声音、光亮和气氛,慢慢地笼罩了他的日常生活,并露出狰狞的面目:在邻镇一次排查舞坂镇人员的夜间清
洗活动中,他被迫逃亡,在夜色中与看不见的“敌人”周旋,而死亡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他的眼皮底下:情急中,他躲进纸箱,藏身于一辆车里,这辆车其实是用来
搬运本镇的战死者尸体的。
对这场他从头至尾没有接触过“敌人”的战争,小说有多处充满讽刺性的描绘:他工作中的上司,却可能是邻镇雇佣的“枪手”,极有可能是这个人杀掉了他的“假
妻子”香西的弟弟;而作为职员积极推进邻镇战争的香西,对于弟弟的死却无能为力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遗体被邻镇丢进垃圾场里火化,而她的悲痛之情还未化
解,便又要执行一项新任务:嫁给邻镇镇长的儿子,继续为与邻镇的战争出力。
日本作家、文学评论家井上厦道出了《邻镇战争》这部小说的最大特色:将战争作为公共事业来描写,作者的视角可谓新颖独到。与我们印象中、想象中的战争不
同,小说中的战争无关公理、正义和爱国,而只是作为一项公共事业、作为一项行政事务在推进着,而战争的目的是“促使财政和行政的高效化,促进地方企业的复
兴”。作者借战争推进室女职员香西之口,指出为了发展舞坂镇,镇公所对可行的发展项目进行了探讨,结果发现战争是“最有效率、最具发展前景”的业务。更有
意思的是,邻镇也有些打算,于是双方一拍即合,共同推行了战争业务。双方终战后,男主人公在邻镇报纸上读到的战争结束专辑,无疑是为这场“荒谬的战争”进
行的总结:该报在“战争结束啦!迈向新市镇!”的标题下,大张旗鼓地列举了通过终战复兴特别公债计划建设的项目——人们期待已久的镇民会馆、道路和公园的
整修工程。
在镇长、议会、战争推进室的工作人员看来,战争有人丧生,是战争这项业务必然会出现的结果,只要战争能增进全体镇民的福祉,那么有人死亡的事实,就是不可
避免的牺牲。而镇民对战争提出的问题,只不过是诸如“战争时间和上班时间不重叠,对上幼儿园的小孩不便。”“战争损坏了两家人的窗玻璃,但为何补偿款不一
样?”“战时负担费按家庭人口计算,儿子户籍在外地,如何算?”“除了房屋损坏之外,噪音等也能赔偿吗?”等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的问题。
正是因为这个使两镇的发展取得“双赢”的战争所具有的宏大意义,才得到两镇的积极推进,以无情的力量将一个个具体的人卷了进来。男主人公痛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。在他被塞进纸箱,和装满尸体的包裹共处一车的时候,小说已经点出了人被化为物的战争逻辑。
《邻镇战争》只是三崎亚记的第二部小说,却已经表现出了深刻而成熟的才华,有多位日本文学评论者指出,虽然这只是一部架空的小说,然而在作者卡夫卡式的冷
眼观照下,隐然是暗喻当今日本社会国情的一则寓言。而作者“卓越的批判性,无意识的天才”正体现在将战争作为公共事业的绝妙构思上,以此来揭开荒谬战争底
下的真实恐怖世相。这,正是作者犀利的批判锋芒所在。
欢迎添加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,搜索:stphbooks,即可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