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手抖头抖没改善怎么办?中医抓“脉舌细节”调体质,不单纯“止抖”更“除根”
前言:上周门诊来了一位特发性震颤患者,是多年手抖,连端水杯、签字都费劲,可田医生一搭脉、看手汗,这正是“辨治须抓细微处”的说法 —— 特发性震颤的“抖”是表象,手汗、脉象里的小细节,才是找对用药的关键。
震颤辨证关键:手汗多少,分清“气虚、阴虚、痰热”
田医生常说,特发性震颤别光盯着“抖”,先看“手汗”,手汗是身体“气、阴、痰”的“晴雨表”,辨错了手汗,药就偏了,甚至越吃越重。
医案:手汗多的抖
患者:45 岁张先生,特发性震颤 5 年,右手抖得端碗洒汤,手汗多到夏天不用握笔,指缝就流汗,说话没力气,脉弱、舌淡。
既往治疗:当地大夫见他手抖伴汗多,说“是内热逼汗”,开了龙胆泻肝丸(清热药),吃了 20 天,手抖没轻,反而连筷子都握不住,还总觉得累。
田医生辨证:抓“手汗多、脉弱、乏力”—— 这是“气虚则卫外不固”,不是“内热”,是气虚撑不住筋脉才抖,汗多也是气虚漏出来的。
用药:黄芪、白术、防风、党参、当归、升麻,加了少量白芍柔筋。
效果:1个疗程后,张先生说手汗少了一半;20 天后,手抖轻了,能端稳水杯;2 个月复诊,签字时手基本不抖了,说话也有力气了。
结语:治震颤,别漏了“手汗”这个信号
田医生总说,特发性震颤的“抖”像棵树,手汗、脉象才是“根”—— 根是气虚,就补气血;根是阴虚,就养津液;根是痰热,就清痰火。要是不管手汗,见抖就用“熄风药”,反而会耗气、伤阴,越治越重。这就是中医“辨证论治”的道理,不是治“抖”,是治“抖背后的人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